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破赛会纪录夺冠

(导语)
10月20日上午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选手参与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(Tadese Legese)以2小时06分18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,夺得男子组冠军;中国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5分33秒获得女子组第四名,创中国选手近十年最佳战绩。


赛事盛况:规模与氛围双突破

本届北京马拉松以“奔跑无界,共创未来”为主题,赛事规模较去年扩大10%,首次实现全程碳中和,清晨7:球探体育30,参赛选手在5℃的低温中起跑,途经长安街、奥林匹克公园等标志性景观,终点设于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,沿途超20万观众为选手助威,组委会还设置30个音乐加油站和8个传统文化表演区,将体育竞技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。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破赛会纪录夺冠

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认证使本届赛事吸引众多顶尖高手,男子组中,卫冕冠军基普乔格因伤缺席,但埃塞俄比亚军团仍派出包括莱盖塞在内的5名PB(个人最好成绩)在2小时05分以内的选手,中国选手方面,董国建、杨绍辉等国家队主力悉数出战。


激烈角逐:莱盖塞后半程发力创纪录

男子组比赛中,第一集团在前半程保持稳定配速(每公里2分58秒),30公里处,莱盖塞与肯尼亚选手基鲁伊(Vincent Kibet Kirui)展开拉锯战,转折点出现在35公里,莱盖塞突然加速,将配速提升至2分52秒/公里,最终以领先亚军1分12秒的优势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06秒)提高近1分钟。

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非常利于创造好成绩,”莱盖塞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,“我的目标是跑进2小时05分,虽然差了一点,但破纪录依然令人兴奋。”基鲁伊和另一名埃塞俄比亚选手贝克勒(Bekele)分获二、三名。

女子组冠军由肯尼亚名将切普格蒂奇(Ruth Chepngetich)以2小时19分47秒夺得,中国选手张德顺虽未能站上领奖台,但刷新个人PB并达到巴黎奥运会参赛标准。“今天战术执行得很坚决,但最后5公里体能分配还有提升空间,”张德顺坦言。


中国军团表现:突破与遗憾并存

本届赛事中国选手整体表现亮眼:

  • 男子组:杨绍辉以2小时08分16秒排名第八,成为中国首位在北马跑进2小时09分的选手;
  • 女子组:除张德顺外,李芷萱以2小时27分55秒位列第七,两人均达标奥运资格线;
  • 大众选手:55岁的业余跑者王建军以2小时58分完赛,实现“破3”目标,引发社交媒体热议。

赛前被寄予厚望的董国建因脚踝旧伤复发,在25公里处退赛。“年龄和伤病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,但我会为巴黎奥运再拼一次,”他赛后表示。


科技与人文:赛事服务再升级

组委会今年推出多项创新举措:

  1. 智能装备:首次采用5G+AI实时追踪系统,观众可通过小程序查看选手实时位置与配速;
  2. 环保实践:所有补给站使用可降解杯具,完赛包中的奖牌由回收金属制成;
  3. 医疗保障:沿赛道部署50台AED除颤仪,并启用无人机急救物资投送系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赛事特邀10位视障跑者参与,由志愿者担任陪跑员,盲人选手李金生以4小时22分完成全马:“体育的平等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好诠释。”


马拉松经济效应:拉动消费超15亿元

据北京市体育局统计,本届马拉松直接带动酒店、餐饮、旅游等行业消费达15.球探体育直播nba6亿元,较2019年增长23%,赛事合作伙伴包括12家国际品牌,赞助金额突破2亿元,马拉松博览会三天吸引8万人次参观,参赛服和纪念徽章等周边产品售罄率达90%。


未来展望:中国马拉松的挑战与机遇

中国田径协会主席高志丹在赛后采访中指出:“中国选手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差距,但张德顺等人的表现证明科学化训练的成效,未来将重点加强青少年长跑梯队建设。”

2025年北京马拉松计划申请成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,若成功将成为亚洲第三个入围城市。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破赛会纪录夺冠



42.195公里的赛道,既是极限挑战的战场,也是城市精神的展示窗口,2024北京马拉松以破纪录的成绩、温情的服务和国际化的视野,再次证明其作为中国马拉松标杆赛事的地位,正如赛事口号所言——“奔跑无界”,这场体育盛宴正推动着全民健身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。

(全文共计1482字)


:本文数据及人物对话为模拟创作,实际赛事信息请以官方发布为准。